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通知公告

【打印】

【字体: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公开征求
《尾矿库“头顶库”治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时间:2023-10-31 来源:非煤矿山安全监督处 分享: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全省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省应急厅研究编制了《尾矿库“头顶库”治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1月17日,反馈意见请填写《征求意见表》(附件2)并发送至电子邮箱hnsyjtksc@126.com。

  联系人:刘海鑫

  电 话:0371-65919817

  附件:

  1.尾矿库“头顶库”治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征求意见表.docx

  2023年10月31日

附件1

尾矿库“头顶库”治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切实消除人民群众“头顶上”安全风险,提升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决定以“头顶库”集中区域栾川县为试点,开展“头顶库”治理试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尾矿库“头顶库”安全隐患风险,按照“控制总量,消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分类开展“头顶库”治理,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尾矿库治理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将“头顶库”治理工作作为落实“两个至上”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举措,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坚持控新治旧,标本兼治。严格控制新增,着力解决存量“头顶库”数量多、安全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加快制度、机制和模式创新,推动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促进形成尾矿库治理长效机制。

  坚持科学治理,分类施策。逐库开展专家会诊,科学研判风险隐患,制定“一库一策”治理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完善措施,夯实责任,持续推动尾矿库“头顶库”减量提质。

  坚持严控风险,确保安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加强上下级和左右岸协调联动,加强治理过程风险管控,持续完善尾矿库全流程监管体系。

  三、工作目标

  2024年主汛期前,“头顶库”下游群众避险到位,提级改造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到2024年底,现有运行达到设计标高、不再排尾、长期停用及无生产经营主体“头顶库”完成闭库治理,在用“头顶库”完成智能化改造,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影响事件发生。

  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改址重建(综合利用)类和下游搬迁类治理工程,力争全面消化存量“头顶库”,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

  四、重点任务

  (一)严格控制增量风险

  科学选址,新建尾矿库应避让生产生活设施和人员密集区,严禁新增“头顶库”。无法避让的,必须进行溃坝模拟试验,根据试验波及范围划定安全控制区,安全控制区内生产、生活设施必须在尾矿库建设前搬迁完毕。

  现有尾矿库下游1公里范围内,原则上不得规划建设道路、铁路、厂房等生产、生活设施。确需建设的,应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严格论证,并由建设单位对尾矿库实施提级改造。

  探索推进集中建大库、集中堆放尾矿模式,调整尾矿库空间布局,集中治理安全和环保问题。

  (二)分类化解存量风险

  1.加快闭库销号。以运行达到设计标高、不再排尾、长期停用及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为重点,加快实施闭库工程,完成闭库销号退出。在用“头顶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的前12个月内进行闭库前的准备工作,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在一年内完成闭库施工,经验收合格后公告销号。公告销号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用地类型确定日常监管部门或作为地质灾害点统计管理,不再作为尾矿库进行使用和安全管理,不得重新用于排放尾矿。

  2.推进下游搬迁。加大“头顶库”下游群众、设备设施搬迁工作力度,采取异地安置、货币化搬迁等多种形式,推动“头顶库”下游群众全部搬迁,设备设施全面拆除,恢复原始地貌。房屋拆除前,要加强人员往来管理,防止人员误入,管控安全风险。

  3.实施提级改造。以在用“头顶库”为重点,全面评估坝体、排水系统、回水系统安全风险,通过加固坝体、增设防排洪设施、改造回水系统、建设消力池等方式进行系统改造,提高一个设计等别控制安全超高、干滩长度、浸润线埋深等关键参数、测算防洪标准,增强尾矿库抗风险能力。

  4.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快尾矿库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出台全省尾矿库智能化建设方案和技术规范。完善提升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坝体位移、库水位、干滩长度、浸润线等控制参数的实时监测。推广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测距仪、无人机航测系统等智能化技术装备,建设尾矿库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提高尾矿库现代化管理水平。

  5.探索改址重建(综合利用)。对于下游居民较多无法实施搬迁的,因地制宜探索采用原库清移、改址新建的方式,将尾矿库彻底“迁移”至新址,从源头化解“头顶库”安全风险。

  (三)加大科技推广应用

  探索尾矿回采利用、尾矿充填、无尾开采等先进技术,加大尾矿综合利用政策扶持力度,减少尾矿堆存量乃至消除尾矿库。探索尾矿集团化、资源化回采制度,提高尾矿回采利用效率和规范开采水平。

  搭建尾矿库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尾矿库地质灾害普查和安全风险排查,加快尾矿库溃坝机理、数值模拟和防范措施研究,加大智能排尾、灾害精准感知等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速智能设备研发迭代,着力提升智能装备在复杂环境下的适用性、稳定性。

  根据尾矿库现状条件,探索尾矿堆存、尾矿库筑坝和尾矿放矿等方面先进工艺,提高“头顶库”的安全性。

  (四)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建立尾矿库专业技术人才梯次培养机制,对各矿山文化程度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分批分类培训,做到即学即用、学用结合,尽快满足尾矿库技术需要。开设相关专业或培养方向,采用“学校+矿山”教学模式,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技术型人才。

  (五)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现场作业环境,动态消除问题隐患。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实现分级分类、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应急厅要充分发挥省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通报和资源共享,适时开展调研督导。省直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强化业务指导,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合力推进栾川县“头顶库”治理试点建设工作。

  (二)加强工作统筹。洛阳市及栾川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列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洛阳市要加强工作统筹和政策支持,鼓励栾川县在“头顶库”治理工作方面先试先行。各相关省辖市要借鉴栾川县治理经验,全面开展全省“头顶库”治理工作,全力消除“头顶库”安全风险。

  (三)加大资金支持。省财政厅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协助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配套省级治理资金,多渠道拓展治理资金来源,支持相关省辖市同步推进全省“头顶库”治理工作。要会同省审计厅指导洛阳市、栾川县政府综合运用相关政策,探索建立闭库资金提取制度。

  (四)强化宣传引导。面向社会、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升“头顶库”下游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及时总结、选树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全面铺开。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公开征求<br>《尾矿库“头顶库”治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