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使命·2025|19支“国家专业队”齐聚濮阳助力破解世界难题
一声巨响过后,热浪灼人,火光伴随浓烟冲天而起,储量达1万立方米的油罐遭遇险情。银翼划过天空,1架固定翼无人机快速掠过火场展开侦察,9架多旋翼无人机紧随其后编队升空,自动飞向指定点位,快速扫描火场感知现场动态……
这是6月24日,在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实训演练濮阳基地,“应急使命·2025”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专题演习的一幕。“应急使命·2025”演习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在黑龙江省东宁市、大兴安岭地区和河南省濮阳市、广东省深圳市同步举行,围绕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4个专题展开。
“这次构设的大型储罐全液面火灾场景,是世界性救援难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预案处负责人、演习导调组负责人卓振说,以往救援通过保护性燃烧直至燃料耗尽自行熄灭,这次参演的19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战法探索破题之道。
应急救援,信息先行。此次演习的第一个科目,就是智能化态势侦检和决策指挥。现场多型无人机广泛应用,还部署了危化品气体遥测设备、多功能危险化学品监测车、测风雷达等装备,实时监测气体泄漏情况和火场气流等数据。
“无人机采集数据后,指挥系统13分钟可生成三维图像。拖动鼠标,就能把人员、车辆等‘拽’到指定位置,模拟救援效果。”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山东港口队副支队长刘德宝介绍,经比测脱颖而出的“智能工具”代替人冲进火场,将所有侦检数据汇入同一张三维电子沙盘,结合AI辅助计算,迅速构建全域透明战场。
“开始总攻!”伴随指挥员一声令下,一辆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开启“变形”模式,钢铁巨臂缓缓升起。“这台车最大举高可达63米,是处置大型储罐火灾的利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六大队大队长朱天涛说,通过大流量移动炮远程投送、多剂联用消防车高效灭火等措施,演习采取“隔、控、防”综合防护新战法,确保灭火救援行动科学、安全、高效开展。
针对不同火灾场景,各科目精准攻坚。“化工装置立体火扑救”中,工艺处置人员在水枪掩护下深入,开展关阀断料;“立式储罐流淌火扑救”运用围堵装备与特种材料形成隔离带,同步回收废液;“球形储罐喷射火扑救”通过液氮泡沫消防车注氮遏制风险。很快,各处大火依次被扑灭。
“演习聚焦推动新质救援能力转化为新质战斗力,有效提升了极端事故灾害场景下的应急救援能力。”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技术处处长、演习综合组负责人王明岳表示,演习着力攻关破解“高危难测、高温难控、高延难阻”难题,为全球大型储罐灭火救援探索中国方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记者 黄岱昕 马鹏宇/文 通讯员 任淑伟 陈永忠 刘少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