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人大政协提案公开

【打印】

【字体:

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26日
标  题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320464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人大政协提案公开 豫应急字〔2024〕24号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16日
有效性 现行有效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
河南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320464号提案的答复

豫应急字〔2024〕24号

致公党河南省委会:

  衷心感谢对河南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按照要求,现将我厅承办的《关于推进河南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应急就是应战”,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省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机制制度建设、队伍力量体系、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新时代河南特色应急管理新路子。2023年,成功应对台风“杜苏芮”、华西秋雨等17场大规模降雨过程,没有发生因洪涝灾害死亡事件。2019年至今,全省年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前五年的均值相比分别下降31.6%、25.9%,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一、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应急管理政策体系。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对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谋划。“7·20”特大暴雨后,制定出台《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加强防汛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明确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和具体要求,并对全省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情况复盘评估和巩固提升。提请省人大设立“安全文化日”,探索开展全民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和科普宣传,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二是持续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依托法治政府建设,着力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先后起草或参与起草应急管理方面的《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18部,《河南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等省政府规章28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导则》《民政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山岳型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36项,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共16件,按照要求,分别在中国人大网、河南省人大网、河南省政府网站、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省应急管理厅网站等平台公开,着力构建法规、规章、标准、文件“四位一体”的配套法规政策体系,织密织牢应急管理法治网。

  二、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执法法治化进程。一是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性推动实施五种清单、坚持六种帮带、优化七类检查、规范八步执法的“5678”执法模式,持续完善执法指导制度化、执法实践法治化、执法培训实战化、异地执法长效化、三级联动一体化、处室联合经常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工作机制,推动全省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执法检查方式,着眼提升执法质量,采取“评估式、诊断式、穿透式、回访式、巡查式”执法检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进“互联网+执法”。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决定实时推送、执法信息网上公示。二是高标准推进全省执法工作。按照分类分级、突出重点原则,科学编制《河南省应急管理厅2024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河南省应急管理厅2024年度安全生产“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对全年执法工作谋划部署,推动全系统聚焦重点事项,采取“专家+执法”“执法+服务”等形式,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三是强力推进执法法治化监督进程。2019年、2022年先后两次修订省应急管理厅行政执法权责清单,修订行政执法流程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修订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23项执法监督工作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监督方式列入每年对下一级年度法治工作综合考评项目,定期组织评查全省应急系统行政执法案卷,及时督促指导各地做好相关问题整改。全力推动服务型行政执法,以“一次检查、三张清单”为主题,深入开封等4个省辖市、18个县(区)应急局开展“微宣讲、走基层”;在开封、漯河、平舆、桐柏分别召开服务型行政执法区域创新工作交流会,推进市县应急管理局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走深走实,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大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一是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立足“全灾种、大应急”抢险救援实战需要,结合机构改革“减县补乡”,整合基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力量资源,探索形成乡镇(街道)“1+4”(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消防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指挥平台)、村(社区)“1+3”(安全劝导站和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民兵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目前,全省2458个乡镇(街道)均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核定编制4934名、实有7575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约10万人,建有各类物资储备库3865个。全省51608个村(社区)建有兼职应急救援队伍,51081个村(社区)成立安全劝导站,安全劝导员38万人、灾害信息员7.5万人。二是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按照县(市、区)级不少于50人、乡镇(街道)不少于20人,村(社区)不少于10人的要求,建成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5.5万支、91万人。实施重点地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能力补短板项目,投资2495万元为38个原国家级贫困县购置行政执法装备3775台(套)。抢抓国债项目机遇,科学谋划20.1亿元的基层防灾项目,为157个县(市、区)2415支乡级综合救援队伍配备79894台套专业救援装备,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三是提升基层应急避险水平。落实省委要求,编制《河南省防汛紧急避险安置预案》,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基层防汛紧急避险机制;严格落实“123”“321”防汛应急工作机制,建立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规划》《河南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推进实施工作方案》等,扎实推进避难疏散场所建设。河南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DB41/T1754—2019)、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牌(DB41T2108—2021)和应急避难场所运维规范(DB41T2109—2021)等3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布局、标志标牌等进行规范。全省应急避难场所审核通过841处,实施信息动态管理,全省具备应急避难场所设施的体育场所317处,各市县均已建成至少1处具备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四是加强预案演练规范化建设。突出断电、断路、断网等极端情况编修预案,完善非紧要期、非传统领域预案和预警机制,省市县编修各类预案5575个,注重上下衔接、左右互动,坚持演练一次、修改完善一套,初步建成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联通各行业领域的应急预案体系。在行政村(社区)推广“明白卡”“转移避险一张图”做法,解决基层预案千篇一律、操作性不强问题。

  四、大力推进应急指挥联动体系建设。一是完善风险研判会商机制。今年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季节特点、省内外事故(事件)等,先后组织13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风险研判,向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政法委报送春节、“两会”、清明节、五一、端午期间专题研判和每周常规研判报告共计26次,为应急指挥决策部署提供依据。二是优化提升应急指挥机制。省安委会、省减灾委建立事故灾害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提高突发事件接报处置时效。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建成贯通省市县三级的应急指挥专网和智慧指挥平台,整合省内21个应急子系统,集成17个部建业务系统,应急指挥能力不断提高,省市县指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更加高效有序。三是持续建强应急联动机制。2024年,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应急指挥部建设,突出服务保障党委政府领导指挥处置灾害事故职能定位,融合监测预警、通信视频、信息情报、值班值守、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等基础功能,推动行业领域应急指挥各类资源要素向指挥部集中,到2024年底,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应急指挥部场所,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部框架体系和科学有效、智慧高效、协调有序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指挥机制。着力健全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应急救援力量联勤协作等机制,深化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接,推动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四是健全应急管理责任考评机制。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责任,凝聚应急管理工作合力。目前,省委已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省委组织部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纳入行政村(社区)“五星支部”创建,省委政法委将安全生产纳入“三零”创建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省委农办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突发事件应对”被列入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事项。

  五、大力提升应急专业实战能力。一是统筹灾害事故应急演练。始终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紧盯急难险重应急处突一线,在实战实训中提升干部队伍应战能力。建立事故灾害应急快速响应机制,组建先遣指导组、前方指挥所、基本指挥所“一组两所”快速响应专班,统筹物资调配、抢险救援、信息发布,解决事故灾害应对“机制散、反应慢、打乱仗”等问题。突出“战练合一、案练一体”,先后重点模拟矿山事故、森林火灾、山洪泥石流等实战背景的快速响应机动拉练,举办“使命-河南防汛综合演练”、地震救援应急等国家、省级层面综合演练上百场次,全省组织各类演练7.8万余次、参演685.9万余人次。二是持续开展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以省安委办和省减委办名义印发《关于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开展情况的通报》和《关于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练兵比武的通知》,指导各行业领域出台规范练兵标准,提升专业实战能力。三是推进专家库建设。印发《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涵盖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综合和基础保障等4大领域的专家库队伍,目前专家库共有专家362人,专业涵盖非煤矿山、尾矿库、石油化工、冶金、工贸、水旱灾害、森林防灭火、地震地质灾害、航空和水上救援等21个行业领域。积极探索“领导+专家”和“执法+专家”工作模式,有效发挥专家在隐患排查、风险预警、预案编制、抢险救援、防汛抗旱、防灾减灾、专项治理、事故调查、审查评审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四是推进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提升行动,从国家层面修订一批、提升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形成覆盖各行业领域的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先后申报《河南省基层防汛预案编制指南》《河南省综合性应急演练指南》《河南省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推动预案编制、应急演练、队伍建设等应急领域专业化水平提升。五是强化社会化专业性研究。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相关领域高校,建强应急管理领域学科专业,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应急技术及管理专业人才,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积蓄“源头活水”。依托省内相关高校推进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专业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应急管理系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六、大力提升应急救灾保障能力。一是持续推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2021年以来,各级在原有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专项债和地方资金投入,通过改、扩建设推动救灾物资储备库(站)建设,建成救灾物资库226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1个、县级204个),乡镇(街道)建有物资储备点2598个。目前已建成豫中(郑州)、豫中南(平顶山)、豫东(商丘)、豫西(洛阳)、豫南(信阳)和豫北(鹤壁)6个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与中国安能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等合作,建设了区域性物资储备中心、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等,基本满足了区域救援应急物资储备调运需求。二是持续提升救灾物资储备保障水平。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救灾资金投入,从机构改革前的物资储备数量23.25万件(套),增长到目前的350.29万件(套),同比增加14倍。积极探索应急保障政企合作模式,部分市、县、乡与当地大型商超、物资生产企业签订了协议储备或代储事宜,省应急管理厅与9家大型食品生产、物流运输、冷链仓储等企业签订应急保障战略合作协议,应急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三是持续完善救灾物资快速保障机制。提升救灾物资使用管理,完善快速调拨机制,先后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加强救灾物资调拨使用的通知》,着力规范正常和特殊情况下的物资调拨程序。提升省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协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印发《河南省省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强化部门职责、部门协同和快速调拨等措施,确保遇有重大突发灾害事故,省级应急救灾物资能够快速保障到位。

  七、大力提升应急安全文化宣教水平。一是加强应急安全文化培育。打造应急形象品牌,推出“安安全全”河南应急卡通形象。邀请我省知名人士和网络达人各10位,分别担任应急安全公益大使和网络应急推介官,在重要节点开展安全公益宣传。开展应急文化知识宣传,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宣讲团,开展应急管理知识主题宣讲,累计深入各地基层一线开展专题宣讲活动50余场,受众150余万人次。开发“豫安科普”应急文化知识学习微信小程序,140余万人注册并参与学习。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开展应急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组织应急管理工作者、应急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一线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指导建设农村安全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营造应急安全文化氛围。二是深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强化宣传机制建设,印发《河南省全民应急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着力搭建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应急素质能力提升工作体系。建立公益提醒信息发布机制,与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及河南电视台加强合作,在河南省政府应急广播开设“主播讲安全”栏目,通过三大运营商合作向公众推送安全提醒手机视频彩铃,受众客户达3000万户。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名义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应急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通知》,强化汛期联动宣传力度。以安全宣传“五进”为抓手,在全省各地广泛深入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等主题活动。今年春节期间,以省安委会、减灾委名义联合开展“豫安同行”春节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推动应急宣传能力提升。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企业的六级宣传员队伍,完善自上而下的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基层宣传力量开展应急安全宣传工作。协调省广电局加快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应急安全知识快速传递至基层一线。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共建“河南省公共安全应急教育实训体验场馆”项目,为群众提供实训体验学习平台。通过不断强化队伍、设施等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全省应急宣传能力水平。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任务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止步、永不懈怠的奋进姿态,持续强化应急就是应战理念,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实战能力,持续深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统筹抓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灾害,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应急管理新贡献。

  联 系 人:李志航

  联系电话:0371-65919702

  2024年6月26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