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多措并举实现安全度汛 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
自5月15日入汛以来,濮阳市极端天气频发,4月1日至6月20日,濮阳市出现气象干旱,最长无有效降水日数达73天,全市平均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6%,7月以来旱涝急转、强降水频发,先后经历8次较大降雨过程,5月15日~9月30日,濮阳平均降水量455.9毫米,较常年同期(420.5)偏多8.4%,为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形势,濮阳市各级各部门提前部署、周密安排,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及早安排部署、汛中调度及时。早在2023年末,濮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对防汛工作提前进行了安排部署,2024年3月28日在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濮阳市及时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此后,市委、市政府、市防指先后召开防汛隐患排查整治、防汛视频调度等各类防汛工作会议30余次,及时传达上级要求,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加密排查频次、隐患整改得力。2月份以来,按照“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开展汛前检查,同时将隐患排查整改贯穿整个汛期,聚焦河道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持续抓好已发现的隐患整治,尤其是对平时掌握的风险隐患点之外、存在风险或可能造成灾情的部位进行全面排查,未雨绸缪提前化解,共排查整改防汛隐患188个。应急部、省防指专家指导组、省委督查委先后对濮阳市防汛备汛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市委书记万正峰、市长朱良才及各分管市领导多次对濮阳市防汛工作开展了督导检查;市防办派出2个督导组对防汛备汛开展督导,针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市防办派出调研组调研市城区易积水点和重点隐患整改情况。通过检查调研,针对发现问题发出提醒函督促整改,确保各项隐患整改到位。
压实防汛责任、强化应急保障。为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濮阳市各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市防办下发多项通知,对队伍建设、物资储备、防汛培训和演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组建防汛抢险队伍102支、6200人;市级应急救援队伍22支,1573人。全市共储备编织袋116万条、砂石料49万立方米、铅丝43吨等价值6797万元的防汛物资。全市各级各部门分行业分领域开展防汛培训,共培训433次、24405人次。按照“以练为战”的要求,以预案为蓝本,共开展防汛演练495次、参演22053人次,有力提高各级干部风险意识和防汛应急指挥能力。
突出重点防范,做好汛中防御。汛期,濮阳市严格按照“123”“321”工作要求,做到力量预置到位、转移避险到位、应急调度到位,通过降雨过程复盘,总结提升防范能力,全面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是濮阳市防汛的重中之重,今年黄河大流量洪水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一线调研,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做好河势监测、生产堤防守等工作,黄河洪水安全过境。制定《濮阳市积水点一点一策排水方案》,全市医院、大型商超、地下停车场等落实防灌防涝措施。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对易涝积水点、桥涵、隧道等重点部位要配足人员力量和物资设备,日均投入巡防力量600余人次,应急响应期间,累计投入巡逻防控和交通管控警力5800余人次、警车1500余辆次,巡逻重点部位场所630余个次,救助帮助群众120余人次,疏导车辆8600余辆次,有力维护了正常的治安交通秩序;派出4个工作督导组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督导,动员全市1300余名农业技术开展防灾技术指导工作,我市未出现农田内涝;我市城区未发生大面积积水,农田无内涝,成功抵御了8次强降雨及“格美”“贝碧嘉”两次台风过程,未发生人员伤亡。
做到两手发力,统筹防汛抗旱。4~6月长期温高雨少,恰逢三夏关键农事季节,气象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面对旱情,各地迅速行动,通过错峰供水、应急调水、人工增雨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旱情的蔓延。6月7日,市防办组织召开全市旱情专题会商会议,对汛期濮阳市天气总体状况、区域降水情况、当前土壤墒情、旱情、水情及供水情况作了分析研判。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于6月12日16时启动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通过错峰供水、应急调水、人工增雨等措施,10余天时间实现了普浇一遍,有效控制了旱情的蔓延,未发生因旱致灾,为我市农业生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在省防指、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123”“321”工作要求,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有力的措施,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目前,汛期虽然已经结束,我市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提前谋划防汛准备工作,为新一轮防汛工作做足完全准备。同时,全面做好低温雨雪各项防范准备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