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解读:把握“五种关系” 推动固本强基
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王祥喜部长明确提出,要固本强基,推进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部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高要求,科学研判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面临形势任务,深刻分析应急管理改革成效和存在问题作出的重要部署。厅党委深入学习领会全国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妥善把握和处理好“建与战、稳与进、立与破、统与分、标与本”“五种关系”,为固本强基推动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明确了工作方法和实践要求。
自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中学习时提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以来,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上下联动、多方发力,蹄疾步稳健全体制机制、提升能力素质,以“八大体系”为框架的应急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快速响应、会商研判、指挥调度、救灾救助、调查评估等应急机制逐步健全,基层应急管理“1+4”“1+3”体系建设全面铺开,全省应急救援专兼职力量达到5.6万支、101万人。我们稳守安全生产基本盘,打赢了台风“杜苏芮”极端强降雨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防御战。全省应急管理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绩,已经从组建起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阶段、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我省进入战略机遇期和风险挑战期并存的阶段,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还处在事故灾害易发多发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应急管理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们要注重预防为主、注重问题导向、注重制度发力、注重眼睛向下、注重社会参与,落实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关于妥善把握和处理“五种关系”的工作要求,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固本强基、提质强能。
要妥善把握和处理好“建与战”的关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建为主、战为要,建是保障、战是目标。要明确建什么的问题。建牢防线。兵法之要,无战为上。要坚持关口前移,按照防大灾的目标,建好事故灾害的防御体系,建好防灾减灾工程,才能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建强队伍。按照实战需求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既要建设“主力军”,也要打造“突击队”,还要建好基层综合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形成专兼结合、快速机动的救援力量布局。建好机制。完善应急准备机制、研判指挥机制、预警响应机制、力量调动机制、救灾救助机制、灾后重建机制。建足保障。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快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建设,提升救援装备水平,强化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的技术支撑。要把握怎么建的问题。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发挥“作战方案”指导作用。要勤练兵、练精兵,瞄准实战目标,持续组织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要坚持实战化演练,模拟不同场景,开展桌面推演、长途拉练、综合演练,在“练”中磨砺锻炼队伍,磨合检验机制,切实做到“案练一体、人装结合”。要一切为了实战、一切围绕实战、一切服务实战。常态备战,24小时值班值守,365天备勤待命,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快速应战,就近预置力量,培养初期救援能力,强化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救援。善于作战,养成拼的作风、练就打的能力,一切为了打赢,一切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妥善把握和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应急管理是“稳定器”“压舱石”,要守好稳的底线,扛牢稳的责任。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省安全风险量大面广,人口多、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人员密集企业多、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的现状,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既要防范“灰犀牛”,也要警惕“黑天鹅”,切实增强稳的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要把进作为稳的动能,坚持守正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着力加强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和升级改造力度,加快推动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打造一批智能化标杆矿井。着力推进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实施好“技能河南”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定级制度,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逐步达标。要进一步推动安全防控从单一防范向系统治理转变,应急救援从专项应急向综合应急转变,防灾减灾从专项治灾向综合防灾转变,使稳的基础更加夯实、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要妥善把握和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当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国家层面已经整合设立了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建立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指挥协调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灾害应对各方面全过程统筹协调,推动解决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2024年,我省要按照“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要求,全面推进省市县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深化市县两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体制机制的建立、救援战斗力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坚持先破后立、未立不破,不断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稳中向好形势。“立”和“破”是改革要求、发展必然,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破冰期”,先立后破才能保稳促进,实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要有“立”的气魄,对于符合法律要求、顺应发展规律、满足人民期盼的,要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先改先行,破除教条主义、“本本”思想。要有“立”的眼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要胸怀全局,用战略眼光审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畏浮云遮望眼”,要脚步向下,加强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现典型、寻找方法。要有“立”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锤紧跟一锤敲,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要把握“破”的时机,新的机制没有成熟前,旧的机制要适时保持运转,保证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不留“空窗期”,不能“打乱仗”。要把握“破”的分寸,对于已经严重制约发展的政策制度,要在“立”的前提下,尽快废止,对于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可能影响稳定发展的,要慎之又慎,加强分析研判和宣传引导,有尺度、有温度地退出。
要妥善把握和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统与分”不仅仅是部门职责边界的问题,而是“全灾种、大应急”机制能否顺利运转、充分发挥作用的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承担着安委会、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多个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职能,要承担“统”的责任、发挥“统”的作用。统筹制定实施发展规划,明确防灾减灾救灾目标,确定大应急发展方向,制定宏观政策,把握发展脉络。要统筹调动力量资源,把各部门分散的力量有机统一起来,五指并拢聚于一拳,形成能够迅速调动、快速投入的战斗力。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全链条,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监测预警、预案管理、应急准备、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指挥调度、抢险救援、救灾救助、信息发布、调查评估等工作机制。要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明确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推动各部门强化应急管理职能部门设置,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力量配备,守土尽责抓好本领域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
要妥善把握和处理好“标与本”的关系。治标靠手段、治本靠机制,治标需严惩戒、治本需强基础,治标是减存量、治本是控增量,必须综合施策、双向发力,才能由表及里、治病除根。治标之要在于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度,不间断地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及早介入阻断灾害事故链条;在于严格执法检查,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曝光力度,形成震慑;在于建立完善的救援机制,及时对灾害事故展开救援,最大程度地挽救人员财产损失。今年,我们要加大“互联网+执法”“5678”执法模式推广应用,继续运用好明查暗访、督导检查、交叉执法等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强化停产整顿、上限处罚、行业禁入、联合惩戒、“一案双罚”、提级调查、行刑衔接等手段。治本之策在于前移防范关口,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实施风险防控工程,加强预警监测,把风险控制在隐患之前、成灾之前;在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技防”能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加大工艺流程现代化升级改造;在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防灾减灾和安全意识,推广“主题安全日”活动,引导企业员工养成良好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应急部“固本强基、提质强能”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聚焦当前制约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化治本措施,努力实现本质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的提升。(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