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人大政协提案公开

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18日
标  题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河南省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310272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人大政协提案公开 豫应急字〔2023〕11号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8日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十三届河南省省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1310272号提案的答复

人大政协提案公开 豫应急字〔2023〕11号

民盟河南省委会:

  “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升灾害风险治理能力”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省韧性城市建设以及灾害风险治理能力提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单位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厅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管控能力,旨在发生疫情、暴雨、洪涝、地震等重大灾害时,城市具有减轻灾害损失、保持运转并快速恢复的能力。“韧性城市”的建设及灾害风险预警管控能力的提升使得城市在应对各类风险从机械防御转向动态适应,从防御的单一视角转向“减缓+适应+恢复”的多重视角,很好地统筹了发展和安全,对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居民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厅一直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及灾害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一)加快推动全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2018年11月10日,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办〔2018〕30号),明确要求要以持续开展安全发展型企业、安全发展型行业、安全和谐村镇(社区)创建为基础,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安全发展保障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2020年1月,《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转发<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19版)>的通知》(豫安委〔2020〕1号)要求“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落实分工、合力推进,典型引领、示范推动”,并确定郑州、洛阳、焦作、鹤壁、济源、汝州、永城等地作为我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试点城市,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应急管部先后三次召开的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视频推进会,我省洛阳市进行了典型发言。2020年9月,《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河南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的通知》(豫安委〔2020〕10号)发布,并起草了《河南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分标准》《河南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综合评议工作方案》《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省级复核工作手册》《河南省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指南》等相关配套文件。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中心(原河南省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也率先开展了城市安全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制定了适合我省省情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地方标准。2021年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应急管理部通知,对我省郑州、洛阳两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进行了推荐核查,今年1月,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又联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了第30期科创中原论坛——河南省韧性城市创新技术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探讨了如何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韧性城市的战略部署,为韧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以及讨如何推进高新科技赋能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应 对突发危机的能力和减灾、防灾水平。

  (二)着力促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化解水平,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安委办函〔2021〕45号),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于2021年9月份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大数据局、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省消防救援总队、郑州地铁等等单位召开了河南省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作座谈会,印发了《河南省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总体方案》(豫安委〔2022〕5号),对河南省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主要任务,确定了除洛阳1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外的5个省级试点城市(郑州市、鹤壁市、焦作市、濮阳市以及济源示范区),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目前洛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并通过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专家指导评估,郑州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项目已经获批立项开建,其他省级试点城市的平台搭建正在有序推进中。平台搭建完成后,可有效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逐步实现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方面综合监测预警,形成一体化“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指挥体系”,打造“城市应急感知一张网”,构建“一网统管”智慧应急体系,实现城市安全治理“风险清、底数清、隐患清”,形成“能监测、能预警、能分析、能处置”的全流程闭环防控机制。

  二、完善灾害风险预警管控体系

  大力推进灾害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强化应急能力,提升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以及完善灾害防治能力。一是加强应急指挥能力:建立并完善了“1+11”应急救援指挥部;印发《省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协调机制》《关于加强抢险救灾“四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健全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同机制、自然灾害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军地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应急指挥效能。形成“一中心、二队伍、六基地”、覆盖全领域、贯通各层级的一体化指挥体系。二是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省级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并支持河南省各行业(领域)现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60支省级骨干救援队伍;督促指导各地按照市级100人、县级50人、乡级20人、村级10人以上的要求建设专(兼)职综合救援队伍。三是完善灾害防范及预警监测能力: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农村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出台调查、评估与区划107项地方技术标准,建立覆盖10个行业部门、省市县三级的普查工作平台;完成普查综合减灾能力、承灾体、孕灾体、公共设施87万项,致灾因子调查476万项及历史灾害信息调查。形成省级5大类、17种自然灾害单灾种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风险区划成果;充分发挥成果应用,为30多个重大工程建设提供相关灾害风险数据支撑;印发《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创建2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并形成全省农村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资源基础数据库。开展灾害监测与预防。编制《河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议书》,挂牌成立河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中心。积极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普查工作要求,完成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等八项国家级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阶段性工作;城市应急避难设施建设:全省应急避难场所审核通过841处,实施信息动态管理,各市县均已建成至少1处具备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三、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根据《河南省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2〕22号)的相关要求,按照“系统规划、远近结合、防治并举、防避并重、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提升城市系统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为重点,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开展洪涝风险隐患排查评估。开展地下管网排查,优先推进城市洼地、易涝点等区域地下管网排查、检测以及修复工作。加快建设绘制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实现智慧管理一张网。绘制城市重要易涝区内涝风险图,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和灾害风险区,完成重大隐患治理。二是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实施城市排涝行泄通道畅通工程。打通断头河、贯通骨干河、开挖新河渠,畅通城市排水系统与外部河湖连接;开展城市河道侵占行为专项整治,提高城市排涝通道过流能力;实施排水管网系统提升工程。实施雨水泵站提升行动。对外水顶托导致自排不畅或抽排能力达不到标准的地方,改造或增设泵站,提高机排能力;实施重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城市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通信设施、变配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高防洪排涝标准。三是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城市排水防涝责任制,建立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湖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完善城市内涝防治预警、会商研判、信息报送、抢险队伍和物资联动等各项工作机制,细化极端天气应急防范和紧急避险响应措施,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各地组建城市排水防涝抢险队伍,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工程专业抢险队伍,园林绿化、路灯照明等城市运行抢险队伍,配足应急装备和物资,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强化教育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强化紧急避险举措,各地坚持防范关口前移,编制城市排水防涝紧急避险应急预案,划定城市内涝紧急避险场所,建设供水、环卫、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标识系统,明确市民避险区域位置、保障措施和转移路线。建立紧急状态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关键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

  四、广泛开展应急宣传和社会动员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除了积极组织河南省中小学我身边的应急故事征文比赛、“我的应急手册”大型电视挑战赛、“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河南省应急管理科普大赛决赛外,还积极引导并推进各市县应急管理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下基层,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一线,开展防灾减灾及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彩页等方式,向社区群众普及各类自然灾害和生活安全知识,现场传授防范应对技巧,进一步强化基层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变处置能力。建立完成重要紧急新闻15分钟快速发布机制,完善各部门协调沟通对接机制,健全新闻媒体采访对接流程,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防汛应急宣传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宣传效率和宣传效果;持续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成上下贯通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切实打通基层应急宣传“最后一公里”;通过“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的设立、“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用应急和安全文化文艺演出、发放防灾减灾纪念品、播放“5·12”抗震减灾视频、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向过往群众普及各种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并针对现场群众提出的生活中常见得各种安全和应急问题,使社区群众深入了解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学会必要的应急避险技能,有效增强了辖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遇灾自救与互救能力。同时,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常态化投放小视频、图文等,介绍恶劣天气、避险逃生、防火等相关应急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应急避险常识,提升全民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意识、能力和素养,营造“人人应急”的良好局面。

  虽然我厅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及灾害风险治理能力提升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及灾害风险治理能力提升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贵单位提出的提案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构建韧性应急机制,明确突发事件紧急状态下的风险上报、信息公开、社区隔离、基层动员等各类应急响应机制,尽快控制风险;进一步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和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平台建设,坚持事前预防,避免城市暴露于灾害之中,提高城市免疫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强城市自愈力;统筹应急资源,建立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的应急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以最快速度实施救援,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增进城市恢复力。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党深入开展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部署,结合主题教育,按照省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省政府党组《关于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把走出去和请进来、实地和案头、蹲点和走访结合起来,为推进我省“韧性城市”建设和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寻找新思路,新办法。

  再次感谢民盟河南省委会对我们工作的关心,真诚欢迎贵单位继续关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参与我省“韧性城市”建设及风

  险治理能力提升工作的监督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综合减灾处 刘俊杰

  联系方式:0371-65919880

  2023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