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狠抓五项措施 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河南省平顶山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森防指办公室)紧抓国家宣贯《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这一契机,主动化解机构改革后森林防灭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五项工作措施,不断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2022-2023年森林防火紧要期全市森林过火面积同比下降34%,火情起数同比下降26%,森林安全形势向善向好。
措施一:主动出击,清高危消除风险。
平顶山市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全部土地面积中山区占13%,丘陵占63%,且降水量小,易发生森林火灾。市森防指办公室从位置分布、植被结构、气象特点、风俗节点等方面对全市10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发生于林农交错、交通便利、林木密郁度低、杂草茂密的浅山区,占森林火灾总数70%以上,且多为人为因素引发。究其原因,一是火灾易发地区道路错综复杂,且易燃杂草、杂灌多;二是进山露营、野炊、探险等人员活动增多;三是春节、清明、二月二等祭祀风俗节点与大风天气重合。为解决森林火灾易发的“重灾区”,市森防指办公室寻根源、找办法、破难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思路上寻找破题办法,提出“以火防火”的方案,对全市森林火灾易发区、高危区进行计划烧除。邀请应急、林业、公安、气象、农业、民政、旅游等部门12名专家集体研讨,结合实地勘察情况,划出132个森林火灾易发区、高危区。按照“一区一案”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由森林消防队伍具体实施计划烧除。2022-2023紧要期组织计划烧除67次,共使用灭火机140台、二号工具1200把、灭火弹200个、泡沫阻燃剂2.6吨,清除易燃的杂草、杂灌186亩,消除风险隐患147处,实现了林缘处荒草和林区的有效隔离,达到了消除森林火灾的隐患、阻隔火势蔓延的目的。
措施二:划定防区,压责任联防联控
在县乡两级相邻行政区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个别扑火队员对责任区外火情持观望态度、扑救火灾不积极、扑救效率低、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森林火灾现场扑救进度。主要原因是行政边界划分和群众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导致火线位置和过火面积归属不明,继而产生“邻里”矛盾。为有效化解争议,市森防指办公室从“两个层面”入手,外部层面,主动对接省伏牛山区、省鹰宛驿两个联防组织,建立协防共管机制,积极参与联防事务,主动承担联防责任,共筑生态安全防火墙;内部层面,根据地域分布,以毗邻镇(街道)为基本单元划定鲁山北线、汝州东线、市郊北线、叶县东线、叶县西线5个本市的区域联防区,并将有联防任务的16个乡(镇、办)全部纳入联防区。按照有组织、有制度、有责任人、有队伍、有装备、有经费等“六有”标准成立联防区,划定区域,明确指挥长和乡级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做到信息、力量、资源“三共享”。在机构运行方面,制定了《联防区工作管理制度》《联防区森林火灾处置流程》等规章制度,签订区域联防责任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联战联训实战演练,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同时,按照轮值制度要求,每两年确定一个轮值单位,统筹负责辖区内联防联控工作。联防区域的建立,既有效化解了“邻里”矛盾,又提高了森林火灾处置效率,实现了邻里共防、责任共担、无火共巡、有火共扑,使联防区森林火灾24小时扑灭率达到了100%。
措施三:群防群治,安全员首当其冲。
平顶山市每年因放牧群众烧荒引发的森林火灾占全年总起数15%左右,成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病根子”。市森防指办公室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工作组深入基层、主动走进群众,先后到叶县、鲁山县、汝州市、郏县、舞钢市等较为典型的地方进行走访调研,组织一线干部召开座谈会,对放牧区域进行实地走访并与当地群众、牧户面对面交流。工作组察实情、摸实症、求实效,全面查清“病根子”原因,其一是放牧户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防火观念始终得不到有效转变;其二是专职护林员人数不足,巡护面积过大,对地势复杂,沟壑纵横的放牧区域巡查频次偏低。为拔除“病根子”,一是针全市5782名放牧户,登记造册,发放红马甲、红袖章,根据放牧范围划定责任区,一一签订责任书,压实责任。二是部署开展“森林防火,我先行”活动。对全市各地林区及周边的放牧户开展走访入户宣传教育活动,共走访放牧户320余户,教育牧民1800余人。同时以乡级为单位,组织牧民到当地派出所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违法用火典型案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牧民,杜绝违法用火。三是选拔群众监督员。选择文化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467名牧民为群防员,颁发聘任证书,负责政策宣传、隐患排查、安全劝导、信息传递、先期处置等任务,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自放牧户就地转化为护林员、宣传员、安全员“三员合一”后,共发现违规用火62次,训诫不服从管理人员18个,做到了重点时段必宣传、重点部位必到场、重点群体必提醒、发现火险火情必上报,从根本上解决了“病根子”,筑牢了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措施四:线树矛盾,订协议三方会谈。
平顶山市是华中电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水火互济的重要枢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15条,穿越林区的高压线路369.6公里。因林区林木高大且生长速度快,易造成线路接地跳闸断电事故,电力部门每年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修剪过高树头;同时电力线路打火、接地也易引发森林火灾,给森林防灭火工作埋下“一颗雷”。线树矛盾长期困扰着电力、林业和森林防火部门,成为各部门心头上的“顽疾”。为从根本上去病灶除病根,解决线树矛盾问题,市森防指办公室提出“用低矮耐火树种替换现有隐患树种”的工作思路,组织应急、林业、电力等部门相关专家会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当地立地条件,一致认为用红叶石楠和五角枫替换现有树种最为合适。商定由市森防指办公室统筹协调、保障实施,市林业局负责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供电公司负责工程实施、资金保障。既要解决因林木过高触碰到高压线路引起的线路故障问题,又要消除因输变电线路打火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达到排“隐雷”、除“病灶”、解“顽疾”合作共赢的局面。目前,已确立舞钢市为试点单位,选取较为茂密、风险隐患较大的湛钢线、舞垭线、乔舞线作为试点先行,计划投资300余万元,替换树木5.3万株。试点项目完成后,将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整体评估,优化方案后,全市推广。
措施五:砥砺前行,全面提升防控水平。
平顶山市森林防灭火工作任务重、底子薄,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市森防指办公室乘着国家两办《意见》实施的这股东风,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夯实基础能力、精准研判风险、强化源头整治、统筹扑火队伍、丰富宣传形式的防灭火一体化工作思路。每年防火紧要期来临前,在夯实基础方面,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市县乡三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森林防火网格体系,划定10770个网格,形成山头、地块、人头的防火网格数据“一本账”;在精准研判方面,市森防指办公室将森林防灭火综合指挥体系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同时将气象实况、卫星遥感、视频监测、无人机巡护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并入平台,搭建了科学有效的立体防控体系,实现空中有无人机、山头有监控、林内有巡护、应急有队伍的综合智能防护,切实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小、处置在早,避免小火酿成大祸;在源头整治方面,由应急、林业、公安等部门牵头成立4个综合督导组,通过召开动员会、制定排查清单、下发整改通知书的方式开展隐患治理工作。2023年防火紧要期,排查火灾隐患181处,发放整改通知书35份,已全部整改完毕,建立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台账26套,打击处理和教育人员23人次;在扑火队伍方面,采取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分组下沉,按点驻防、靠前巡防、快速出动、积极扑火的驻防原则,乡级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集结待命,集中值守,力争最短时间到达火灾现场;在丰富宣传形式方面,普法宣传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线上视频普及常识、线下发放宣传册设置标语,营造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围。
平顶山市森防指办公室紧抓采取五项措施,从被动预防到主动出击,从各行其是到合作共赢,从“邻里矛盾”到统一共治,从深耕细作到全面提升,全力维护平顶山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