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干部驻山村,专业守护筑平安
赵村村位于鲁山县西部山区,林地面积超过万亩,沙河穿村而过,沿街店铺百余家,自然灾害风险和安全隐患较多。年初,省应急管理厅派驻村第一书记李新可到任,摸清基本情况后,他以应急能力提升为抓手,组织建设赵村村安全劝导站,充实应急物资仓库,打造一支20人的村级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用专业知识真心守护平安乡村。
灭火器怎么使用?伤员怎么处置?灾害事故如何应对?……今年4月,省安委会、省减灾委发出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的通知后,赵村村迅速行动,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培训练兵活动,并从鲁山县应急局请来教官现场指导。
知行合一,专业技能更扎实。为了检验参训队员的学习成果,教官们挑选安全位置升起火堆,模拟民宅起火场景。“现在发现赵村村一处民宅起火,请救援队员立即前往处置。”随着何绍舟教官一声令下,参训队员穿好装备,两人一组携带灭火器奔赴火场,一人负责灭火冲锋,一人保障警戒安全,火焰熄灭后,经安全员仔细检查,确认无复燃风险。
包扎急救,关键时刻救人命。作为一名应急救援队员,简单包扎及心肺复苏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培训直接从实战入手,教官演示,队员实操。“看着教官操作包扎的时候觉得挺简单的,但是自己一上手就完全不知道怎么整了,包得不是太紧就是太松。”救援队员朱小占说。对于大家实操中出现的问题,教官手把手纠正,保证每位队员操作正确。模拟CPR心肺复苏过程中,队员们在模拟假人上找准位置,按照30:2的比例,按压到位,五组做完后每个人都满头大汗,“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但是做好了就能救人一命啊!”参训队员赵建奇模拟完成后发出感叹。
小小胶带,检伤分类显奇效。检伤分类是一个培训科目,在发生事故时,将伤者按照“即刻处理、延迟处理、轻伤、死亡”四种情况分类,贴上对应颜色的胶带,能有效提升救援效率。课上,教官详细讲解了这四种情况对应标准及胶带颜色,而后举出案例,让参训队员判断伤者类型。刚开始,队员们回答起来小心翼翼,思索半天才能给出答案,随着举出的案例越来越多,队员们回答也快了起来,熟练掌握了检伤分类的技巧。
用好装备,各类灾害能应对。赵村村各类应急救援物资齐全,但是怎么使用也是一个大问题。培训过程中,教官们一一讲解了库存装备的使用方法,指导队员们正确穿戴、使用装备。戴上护目镜、穿上反光背心、套上防砸手套、绑上护肘护膝,队员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参与实际救援也多了一层保障。“赵村村山高林密,经常发生山火,之前救火时就出现过救援队员扭伤、摔伤的情况,穿上这些装备,以后再上山打火就安全多了。”赵村村护林员、应急救援队员张金来表示。
“通过这次培训练兵活动,赵村村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技战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下一步,赵村村将结合培训项目开展综合演练,检验队伍救援能力。同时继续加大对本村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投入力度,努力打造更加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为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省应急厅派驻赵村村第一书记李新可如是说。(记者 郭北晨 通讯员 张钊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