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应急厅召开2023年全省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会议
2月14日,省应急管理厅在郑州召开2023年全省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去年全省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短板弱项,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会上,濮阳市、信阳市、周口市、济源示范区和洛阳新安县、南阳方城县、驻马店平舆县应急局交流了工作经验。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长训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给经济社会和民生造成巨大冲击、救灾工作面临持续挑战的一年,各地要积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立足政治层面和国家安全高度,胸怀“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把握职责定位、积极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推动救灾工作朝着规范化、高效化、精准化的方向迈进,奋力实现救灾和物资保障事业新发展、新跨越。
会议要求,要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全力推动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实现新提升。一是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动各项制度的修订、出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确保制定的政策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二是强化基层队伍素质建设。推进新时代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事业改革发展,必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政策精通、业务熟练、纪律严明的基层救灾队伍。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实施基层救灾能力提升计划,及时开展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动完善灾害信息员工作保障激励机制。广泛宣传报道先进事迹,提升基层救灾人员荣誉感、使命感。三是压实基层救灾资金投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向本级党委政府做好汇报,提升对救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协调财政部门将救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加大防灾减灾救灾考核的力度,确保各级政府主体责任落实,资金安排使用到位。四是充实基层救灾物资储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理念,加强与财政、粮储等部门沟通协调,强化救灾物资储备,建立快速调拨运送机制。拓宽救灾物资保障渠道,完善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辅的储备模式,构建多元化物资保障体系。推动物资储备逐步实现满足本区域启动自然灾害救助П级应急响应的要求,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调的快。
会议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救灾工作,一是要厘清工作思路。救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分级负责是救灾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改变多年来向上看、向上要的习惯,切实落实各级政府救灾责任,小灾本级救助,大灾按照启动响应上级实施救助。救灾工作不能单打独斗,要积极依托基层乡镇政府,推动政策“最后一公里”扎实落地。二是要吃透政策。全面梳理当前各项制度文件,健全完善救灾制度体系。熟悉运用相关政策制度,压实本部门和相关涉灾部门救灾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减灾委办公室作用,统筹有关部门做好灾情预警、会商和核查,共同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三是要善于总结。总结把握灾情发生特点和救灾工作规律,增强前瞻性和主动性,采取精准化、精细化措施,确保救灾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加强选树典型推广经验,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形成各地行之有效的一套救灾工作做法,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水平,确保救灾救助科学、及时、准确、高效。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实验区和部分县级应急部门分管领导、救灾科(处)室,以及省防灾减灾中心、救灾处人员,共6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