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应急管理厅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412号提案的答复
鲁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相关知识普及教育的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正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的“加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本领,增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意义重大,迫在眉睫。一直以来,省应急厅都高度重视提升公众风险防范能力,省安委会、省减灾委联合印发《河南省推进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实施方案》,有效推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充分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0·13”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应急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本领。但2021年7月我省特大暴雨灾害还是暴露出干部和群众整体防范意识还不够强、灾害防范应对知识较为缺乏的问题。我厅将继续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提升灾害防范意识,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着力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省减灾委办公室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宣传方式,灵活运用活动载体,创新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宣传教育机制,以城乡社区、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企业、施工工地、大型综合体等为重点,开展各类灾害风险基本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风险识别和预警响应等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主动避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依托科技场馆、灾害遗址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应急培训演练和教育实践基地、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场所、公众游乐体验设施等,建设一批防灾减灾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广播电视、科普场馆等各类平台,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发推送防灾减灾科普教材、读物、动漫、游戏、影视剧、短视频等公众教育系列产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深入推进防灾减灾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通过展览、演讲、知识竞赛、模拟体验、发放科普读物等形式开展广泛的科普宣教。协调主流新闻媒体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对防灾减灾活动和工作成效进行集中报道,提高宣传效果,营造良好氛围。
二、强化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教育和应急处突培训
围绕有效履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分级分类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干部开展教育培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应急专题培训,加强应急理论、预案管理、应急保障、风险管控、应急指挥、应急响应等知识学习与应用研究,强化实战指挥演练,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风险、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本领。依托省内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形成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推行“互联网+应急管理培训”模式,围绕全面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全方位多层次、分级分类对应急管理系统干部开展全员培训。鼓励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应急管理培训领域,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提高全民安全应急文化素养
建设省级应急管理新媒体中心,积极推进数字公共安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标准化应急知识科普库、网上应急科普平台、应急虚拟体验馆建设。指导支持各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省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以点带面,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推进防灾科普“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加强知识宣讲、案例解说、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应急宣传教育,将安全元素和安全标识等融入公众日常生活,提升全民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防范、自我救治等综合应急素质。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类突发事件,编制应急自救手册和处置指南,鼓励居民配置家庭应急救援包,引导居民做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再次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继续关心应急管理、关注应急管理,为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紧密结合省情实际,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加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相关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陈学胜 15937178266
202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