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应急管理 > 防汛抗旱

【打印】

【字体: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研判部署
全省7月中下旬防汛工作

时间:2020-07-12 来源:办公室 分享:

  7月9日下午,省防指副指挥长兼秘书长、省应急厅厅长吴忠华召集省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消防救援等部门负责人,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防总视频会商调度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防汛工作批示要求,分析研判7月中下旬全省雨情水情汛情形势,安排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偏多3成多,特别是6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7成多,其中信阳市偏多近1.5倍,周口、商丘偏多1.1倍,淮河干流、淮南支流先后出现4次涨水过程,防汛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安排部署,扎实备汛,科学防控,有效应对暴雨过程,全省无一人因洪灾伤亡,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会议要求,要认真分析研判当前我省防汛形势。据省气象局预报,7月11日至12日我省将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黄河以南有小到中雨,南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累积最大降雨量可能达到180~200毫米;最大雨强50~70毫米/小时;7月23日至25日、7月29日至30日我省还有两次较大范围降雨过程。省长、省防指指挥长尹弘,副省长、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武国定先后在省气象局7月8日《重要天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加强会商、及时预警,做好强降雨防备工作。7月9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主持召开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对近期防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当前,我省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认真分析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形势,扎实做好防范应对措施。

  会议强调,近期要扎实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一要进一步压实防汛责任。要细化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突出抓好小型水库、淤地坝“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尾矿库“县、乡、企业”三级库长和山洪灾害“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工程管理单位主体责任。水利、自然资源、应急、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强化暗访督查特别是我省南部市县防汛工作情况,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履职到位。二要进一步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各级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水文、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监测站网,密切监测重点防汛部位,加强灾害性天气、水情、汛情预报预测,强化信息传递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和洪水预报预警信息,对重要雨情水情和突发灾害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要突出抓好对山丘区群众、旅游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工程施工人员等的预警信息传递工作,确保做到地域全覆盖、人员无遗漏。三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领域防控。各级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突出中小型水库、淤地坝、山洪、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城市防洪除涝等防控重点,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强化防范措施,确保度汛安全。要加强低洼地带企业特别是危化品、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的汛期安全防范,发生强降雨时要及时撤离转移,确保人员安全。要强化涉河在建工程管理,落实安全度汛措施;要及时清除阻碍行洪的设施和障碍物,保障行洪通畅;要严格拦河闸坝的调度管理,严禁汛期违规蓄水,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四要进一步做好抗洪抢险准备。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临战状态,高度关注、及时处置防洪工程体系、山洪灾害防御、城市排涝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隐患。要加快完善各类防汛预案方案,明确责任人、储备物资、抢险队伍、应急专家、信息联络员、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统筹协调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抢险救援力量,加强实战演练,扎实做好抗洪抢险准备。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要迅速出动,有效应对,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要进一步严明防汛值班值守纪律。各级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督促水库、河道、淤地坝、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在建工程、桥梁涵洞、城市防洪等重点防汛部位管理单位加强调度巡查,特别是发生强降雨、高水位以及工程出现险情时要加密巡查频次,确保重要部位和出险位置24小时专人盯守。要不定期开展值班抽查,确保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在岗在位,责任人履职尽责。要规范信息收集报送,严格把关、统一发布汛情、灾情、抗洪抢险救援情况等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省应急厅副厅长陈海峰、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高团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巩魁生、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申季维、省气象局副局长孙景兰、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崔梅、省消防救援总队二级专员惠国琳参加了会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