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1220308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河南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科普教育的提案”收悉,衷心感谢民进河南省委对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对于提案内容,我厅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征询了省科技厅、省科协等单位的意见建议。我厅认为,提案关于我省在公民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方面指出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和创新性,对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提升公民防范灾害能力素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就提案所提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层次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与培训体系”
目前,我省已经将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省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豫政〔2019〕11号)中,明确提出“推动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指挥能力、应急管理干部综合业务能力。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省应急管理厅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5.12”防灾减灾日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并在5月12日当天在各地集中开展了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演练展示活动。面对青少年群体,编制印发了《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手册》、《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挂图》等教材资料,在与省委组织部共同举办的市县长研修班中,也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下一步,我厅将结合提案建议,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纳入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目前我厅正在制定我省相关规划草案,将设立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专条,建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的组织体制、责任体系、推进机制、基础保障,建立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动员机制,继续推动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面对重点人群,着力构建青少年科普宣传体系、从业人员科普宣传体系、易受灾地区科普宣传体系、城乡居民科普宣传体系、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培训体系。使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与教育、文化、民生、稳定等事业紧密结合,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
(二)切实加大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力度。与省教育厅、科技厅紧密合作,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继续编制推广科普知识读本、计算机教材、多媒体产品。将科普教育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鼓励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建设防灾减灾救灾科普课堂、科普兴趣小组、科普小站,举办科普知识竞赛、发明创造竞赛等活动。组织应急、消防、地质灾害、地震、防汛、公共安全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教学,指导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编制紧急避险应急预案,推动应急演练和常态化机制建设。在寒暑假、汛期、消防日、防灾减灾日等重点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溺水、防火、防电、防有毒气体、防震、防洪、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普及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防灾减灾救灾志愿者和“小手牵大手”活动,鼓励青少年既要当好学习者,又当好科普教育的参与者、倡导者、服务者。
(三)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下乡帮扶活动。协同省科技厅,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纳入“科技下乡”内容。利用每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科技活动周”等时段,组织各地各部门采用科技服务者进农村、进社区、进基层和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成果展示、互动体验、专家咨询等科普宣传活动。近日,国家应急管理部部署开展了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活动,我省6个县(市、区)入选。我省也起草了《河南省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实施方案》,准备在全省启动风险灾害调查。对调查确定的重点防范地区,我省将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帮扶行动,帮助当地政府特别是乡镇、行政村强化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监测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指导当地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提升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素质能力。
(四)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近期,省政府将出台《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我厅已向省人力资源厅建议,将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知识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一是面对重点培训人群。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城市管理人员防灾减灾救灾培训教育。二是纳入重点提升计划。纳入就业重点群体技能提升计划、建设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提升计划、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城市管理从业人员技能提升计划。三是明确重点培训主体。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管理机构、培训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培训。四是设置重点培训课程。我厅正在组织编写相应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结合我省灾害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教育。
(五)持续深化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七进”活动。一是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目前,安全生产培训已经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设置,下步,我厅将积极向组织部门争取,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一并纳入。同时,在与各级组织部门共同开展的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研修班中常态化开设防灾减灾救灾培训课程。二是落实各级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科普宣传责任。按照“谁主管、谁普及”的原则,将科普宣传纳入对减灾委员会各单位考核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动员各部门形成科普宣传合力。三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组织鼓励引导各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发挥宣传普及教育作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直接面对群众的科普教育。我厅还拟和省保险协会合作,在城市社区设置宣传大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目前将在郑州进行试点先行先试。四是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每年进行至少1次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措施,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二、关于“多手段创新防灾减灾救灾科普载体”
目前,我省防灾减灾救灾科普载体主要有各类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如“防灾减灾宣传周”、“科技周”、“11.9全国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各地和各行业领域针对各自特点设置的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流动科普车辆,如我厅建设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体验馆、省地矿局建设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省地震局购置的地震模拟体验车、鹤壁市建设的青少年科教体验基地等等。此外,近年来我省还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在科普教育示范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厅将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根据提案建议,在巩固已有科普载体的基础上,创新拓展新的载体和宣传渠道。
一是持续开展集中科普宣传教育。利用科技周、减灾日、安全月、消防日等集中科普宣传时段,创新宣传手段、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范围、壮大宣传声势。要明确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确定各阶段宣传主题,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要创新手段,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利用声、光、电、影等等各种手段和手机、网络、大屏等多种展示方式开展宣传。要注重实效。注重宣传的感染力、影响力、渗透力,让群众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二是深化提升安全应急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水平。截至目前,我省已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5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22个。我厅已拟定了《河南省省级安全应急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南省省级安全应急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在以往创建的基础上,统筹社区层面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综合减灾资源和力量,整合基层相关创建活动,提升社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求创建社区要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加强科普教育,组织社区干部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参加科普培训,提升应对地震、洪涝、台风、强对流天气、地质灾害、火灾等不同灾害事故的逃生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是充分发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科普宣传作用。我省除消防救援总队作为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外,还有各类专业和社会、民间救援力量8000余支,其中骨干救援队伍1000余支。这些救援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救援知识储备,熟悉了解各种自救互救技能,是非常称职的科普宣传教员。我厅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战时当战斗员,平时当宣传员,就近深入厂矿、社区、村镇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如近期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安全第一课”活动。我省蓝天救援队在泌阳全员集结,与当地应急、公安、消防、医疗合作开展大型防汛应急演练,向社会宣传介绍防汛应急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充分发挥各类科普教育场所作用。2018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意见》中,要求“推动防灾减灾等科普教育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普场馆”。目前,省科协已将气象、地震、消防、应急等防灾减灾资源纳入科普中国e站,指导各地按照“五有一统”的标准推进科普中国e站广覆盖,以实现“科普中国”在全省乡村、社区、校园的落地应用。2017年11月,省科协、省地震局成立了科普合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地震局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动全省各级科技馆策划常设或临设防震减灾科普展览内容。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整体展览框架内规划建设防震减灾科普展项。我厅也将和省科协、省地震局、省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密切协作,依托基层已有的电脑、电视、电子显示屏等现有设施,广泛开展科普e站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普及。科普公园、科普小镇建设情况我厅也向省科技厅、省科协进行了了解,但两个单位都不掌握有关情况,我厅将继续关注,如有此方面信息将及时衔接联系,积极跟进。
三、关于“多渠道推动科普产业化进程”
据我厅向省科技厅、省科协了解,目前我省尚无科普产业发展基金、未开展相应工作,也不清楚国家层面科普产业发展基金的情况。关于推动科普产业化进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意见》中,要求“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普”。我厅考虑,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项目共建。我厅正在和河南理工大学商谈合作事宜,拟在应急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科普宣传教育方面开展合作,取得经验后将进一步拓展提升。二是开展购买服务。我厅已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制作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作品,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社会推广。目前,已和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影视集团、大河网开展了相应购买服务项目。三是开展捐款捐赠。正在联系协调使用福彩资金、慈善捐款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目前,我省5.12防灾减灾日使用的就是福彩资金,下一步要理顺资金使用渠道。我厅也和省各大保险公司进行了多年合作,利用一定比例的安责险资金开展科普教育,收到良好成效。
再次感谢民进河南省委的关心支持和建言献策,我们将根据提案建议,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教育,不断提升公民应急意识和应急素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请民进河南省委继续关心河南应急管理发展,为我们提出更多意见建议。
2019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