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经验交流

【打印】

【字体:

新密市全力打造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示范点

时间:2018-07-31 来源:郑州市安全监管局 分享:

今年以来,新密市坚持问题导向,先行先试,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示范点。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规格重点推进。根据年初省安委会全体会议工作部署,新密市是全省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示范点。新密市委市政府把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实现本质安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市委常委会2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3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等重点工作。下发了《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争创河南省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化标准化“三化”建设示范县市的通知》,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三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安全生产“三化”建设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2018年市政府安委会第2次全体扩大会议对三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实施周督查、季考核66家次,结果通报全市,并在当地电视台公布,强化进度落实的运行监控;召开安全生产“三化”建设联席会议4次,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37项,稳步实施安全生产“三化”建设,以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依托、标准化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全覆盖无盲区,织密四级微网格。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在按220元/月/人落实了行政村(社区)安全生产协管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岗位津贴的基础上,依托村级安全生产协管员队伍(347名)和村级管理党员队伍(村级管理20491名),在村(社区)三级网格基础上,已延伸设立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四级微网格3787个,逐步实现全市村级以下四级微网格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盲区”。平陌镇延伸补充微网格至五级,将全镇坑塘、道口、中小学、重点设施设备等所有风险点定岗、定人、定位、定责,按照新密市村级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规范运行,有效解决了基层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加速信息化建设,助推智慧监管。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参照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结合实际丰富延展模块,分级分步建立数字化工作网络平台,全方位采集录入全市所有安全风险点基础大数据并实时更新,在青屏街办事处和危险化学品行业率先实现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在线实时监控。目前,新密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进入投资评审阶段,信息化系统构架和流程已基本确立;新密市森林防火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投入使用,无线实时监测全市森林重点火险林区45.6万亩;全市55家煤矿、1158辆客运车辆、229辆校车已全部实现运行全过程无线实时监控调度。

四是引入专业力量,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依托安全生产第三方机构专家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专家体检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模式。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和规模以上工贸企业签订标准化建设和隐患排查整改服务协议357份,专家已进驻车间班组并开展专业的检查指导工作;全市重点行业所有在产33家煤矿企业、 31家工贸企业、3家危险品运输企业、4家客运企业、4家危化生产企业,52家加油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已完成,其它行业企业正在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最终实现在建项目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投产项目全部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效运行。

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是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安全监管事业的继承和创新。通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化”建设,新密市全市上下形成了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化、标准化相互融合,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协调并进,智能监管和制度监管同步推进的安全生产新格局,各项改革任务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